-
日前,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程永锋博士为负责人的研究团队牵头承担的“强震区特高压变电站电气设备抗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通过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的科技进步奖评审,被授予2021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1月13日,能源行业首个软件测试云平台——中能融合能源测试云平台上线。
-
日前,“瑞雪迎春”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正式上线运行,其鹰隼式车头,一身冰雪蓝再配以飘舞的白色飘带引人瞩目。
-
近日,4台全智能化轮胎式龙门吊从厦门港海通码头5号泊位顺利上岸,加入繁忙的生产作业。这4台全智能化轮胎式龙门吊,配备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起重机自动控制系统、目标检测系统、集卡引导系统、大车自动定位系统
-
1月5日至7日,全球最大的科技电子展——2022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如期举行。去年因新冠疫情而缺席的CES在今年重磅回归,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
1月10日,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该集团铁路装备公司重点科技欧洲杯项目“重载长大列车无线ECP系统研制”通过验收,为3万吨列车开行试验创造条件。
-
随着机器深度学习的深入、算力的升级,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深度学习形成一个黑盒,它的图谱极度复杂,参数是成千上万的,成千上万的参数之间的关联则更为复杂。
-
如何应对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引发的土壤板结以及有机质含量降低的难题?如何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藻类活性细胞复合生物肥试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解决这一难题。
-
1月7日,世界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交船仪式在江苏南通顺利举行。该船是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专用打桩船,为我国水工建设领域再添一座“大国重器”。
-
在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 23%的商业化柴油机研发成功480天之后,这一记录被再度刷新。
-
1月8日,据中缅胞波兄弟情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启动仪式在蒲甘举行。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驻曼德勒总领事陈辰,缅甸宗教文化部副部长通翁、与对外经济关系部副部长丹昂觉等出席活动。
-
1月8日,记者从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以下简称独石化)获悉,近日,独石化新建的年产6万吨溶聚丁苯橡胶生产线试生产成功,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中交、当年投产的目标。
-
1月7日上午,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轮轴四级修库内一片繁忙,整个生产区干净明亮,一台台先进的数控机床,一排排有序的工装设备,一条条绿色的安全通道,工人师傅们衣着整洁,有条不紊地为火车轮轴“把脉问诊”。
-
1月4日,青海省海东市药草台林场330千伏兰吉线,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运维人员依据《高海拔地区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导则》等3项标准开展线路三维建模及自主巡检作业。
-
105万台!在行业下行、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这是潍柴集团刚刚创造的全球柴油机行业新纪录。
-
1月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30天——河北省格兰仕‘冰雪大篷车’发车仪式”在河北省正定县举行。
-
1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阴髙新区获悉,世界首创用100吨电炉冶炼工艺生产的高强高韧低密度钢板,日前在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澄特钢”)问世。
-
2021年12月28日21时16分,黄河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国家“西电东送”重要组成部分——拉西瓦水电站4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至此,拉西瓦水电站420万千瓦全容量投产。
-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信息学院赵刚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结合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和液态金属模板印刷的新型柔性电子器件制备技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期刊《ACS 纳米》上。
-
自动夹取、释放冰壶、准确击中目标。一记标准的“双飞”让冰壶场上的被动局面瞬间扭转。但是,这并非出自哪位高水平冰壶运动员之手,而是由冰壶机器人将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