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记者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获悉,该校寒区环境微生物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团队在攻克秸秆高效分解等关键技术基础上,与共青、克山两个农场合作,探索水稻、玉米秸秆资源转化利用,并取得新突破,推动了农场农业生产向“第二季收获”转变
2021-11-03 分享
-
近日,I-PON技术与生态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广西新媒体中心)举行。
2021-11-03 分享
-
“原来停车那个难啊,如今可方便了。”11月1日星期一,在青岛市城阳区科技局上班的小陈深有感触地说,一早上班出门时,通过城阳区智慧停车微信公众号或者APP,能够享受到停车信息查询、车位预定、泊位诱导、电子支付等便捷服务。
2021-11-02 分享
-
记者从冀东油田了解到,截至2021年10月31日,冀东油田预应力固井技术应用70井次,节省费用140万元,爬行器测声幅技术应用26井次,节省费用65万元,两项完井配套技术合计节省205万元,为冀东油田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
2021-11-01 分享
-
28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电力获悉,由国网青海电科院牵头,中国电科院、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国网新疆电科院一起参与的“高海拔高干环境下沙尘对输电线路间隙外绝缘的影响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于日前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项目验收。
2021-11-01 分享
-
英国《自然》杂志27日发表一篇环境学研究报告,一项以假设装置为模型的全球评估表明,利用太阳能在大气中集水,或可为约10亿人提供安全饮用水。这项发现有助于为新兴和未来集水技术设计提供参考。
2021-10-29 分享
-
10月26日,科技日报记者在淮海农场有限公司举行的北斗导航九道工序一体精准化旱直播水稻成套技术测产现场会上了解到,由扬州大学自主研制的九道工序一次性作业精准化旱直播水稻成套技术示范应用获得成功。
2021-10-29 分享
-
记者27日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应用的“变电移动作业系统”打通班组运检作业与PMS2 0系统间“最后一公里”,在青海范围内变电运检作业实现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模板统一,变电运检专业全流程的业务亦实现在线化
2021-10-28 分享
-
龙骨灵活,脚步轻盈,“眼睛”似铜铃炯炯有神……10月25日,武汉市东湖2020年欧洲杯开发区光谷三路一侧的排水井盖旁,一只行动自如的“机器狗”引来众人关注。
2021-10-28 分享
-
嫦娥五号探测器是中国首个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航天器。中国探月计划按照“绕、落、回”三步实施,而对作为实现最后一步“回”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而言,重中之重在于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GNC)。
2021-10-28 分享
-
近日,记者从中铁科研院获悉,该院成都公司环保事业部负责环境监理及监测工作的甘肃景泰红山二期50兆瓦风电项目首台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顺利安装到位,这标志着中国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吊装成功。
2021-10-28 分享
-
27日,记者从中科院空天信息欧洲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空天院全球农情遥感速报团队对外发布全球首套30米耕地复种指数数据产品。
2021-10-28 分享
-
记者26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天文技术实验室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首次在实验平台上实现了大口径天文望远镜两镜拼接系统的共相保持,验证了环形拼接主镜闭环控制实现共相保持的可行性。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应用光学》上。
2021-10-27 分享
-
据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2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对跨度两千年时间里的463个古迹,覆盖84516平方公里的建筑和遗址布局进行了可视化。
2021-10-27 分享
-
记者10月25日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台州温岭于日前试运行“行政垄断行为智能监测应用系统”。
2021-10-27 分享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近期成功构建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求解“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以上
2021-10-26 分享
-
超大型塔式起重机核心技术攻关,又获重大成果。25日,中联重科自主研制,历经10年技术积累和迭代,拥有上百项发明专利,最大起重量450吨、额定起重力矩12000吨米的全球首台万吨米级上回转塔机W12000-450,在湖南常德下线。
2021-10-26 分享
-
10月22日,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监控业务移交仪式在变电运检中心监控大厅举行,此举标志着该公司“集控站+无人值守”变电运维新模式的开启,将进一步提升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021-10-26 分享
-
四年前,陕西科技大学前沿科学与研究院许并社教授领衔的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组,利用仿生合成技术制备出一种无味透明液体,喷涂于建筑物外墙体,能持续有效分解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氨气和臭氧,氧化固定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抑制二次PM2 5形成。
2021-10-26 分享
-
现在走进中国地震局院内的花坛,蹲下身,你还能看出土被翻动过的痕迹。在南门附近,仔细找,你能看到露出在外的一圈光纤。
2021-10-25 分享